会议专题

吸入麻醉药预处理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外科手术技术的改进,合并心脏疾病的老年人接受手术治疗的几率越来越大。如何在围术期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作为困扰临床医师多年的难题,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近20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从缺血预处理(IPC)逐渐走向药物预处理,而且从基础实验走向临床研究。吸入麻醉药预处理(APC)在临床实践中方便、易控、安全,尤其是其延迟性预处理,又称为第二保护窗( SWOP)更具有临床实践价值。本文通过比较APC与SWOP的可能机制,就吸入麻醉药预处理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进行介绍。

吸入麻醉法 药物预处理 延迟性心肌保护

谢红 王琛

国内会议

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116-122

2009-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