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处理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986年Murry在犬心脏实验中发现一次或多次短暂的缺血过程,可使心肌在随后长时间的缺血中得到保护,从而减小心肌梗死范围,并首次提出了缺血预处理(IPC)的概念,即是在长时间缺血再灌注之前,进行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再灌注(I/R)过程。在其后的研究中发现在肾、肝、肺、脑、骨骼肌等器官也具有预处理保护效应。1996年Hotter等首先报道了IPC对肠I/R损伤的保护作用,随后的众多研究也相继证实IPC有抗肠I/R损伤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IPC的时效性和保护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IPC在肠I/R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缺血预处理 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时效性 肠保护机制
刘克玄 李云胜 黄文起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208-213
2009-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