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露式气管滴注三种典型纳米材料对大鼠肺的毒性效应
目的:探讨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3O4)、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大鼠的肺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4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包括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三种纳米材料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 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隔日染毒5周,腹主动脉放血处死,检测病理学改变、肺组织氧化损伤、炎性因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纳米材料造成大鼠肺间质性炎症,肺泡结构受到破坏并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小结节;与对照组比较,三种纳米材料组肺泡灌洗液中总抗氧化力(T-AOC)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白介素-6(IL-6)浓度升高(p<0.05);在高剂量水平上(10mg·ml-1),三种纳米材料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浓度升高(p<0.05);10mg·ml-1tNano-SiO2组和10mg·ml-1 SWCNTs组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升高(p<0.05);相同染毒剂量水平上三种纳米材料对比,其毒性作用强度有所不同。 结论:三种纳米材料均能对大鼠肺组织造成毒性损伤,可引起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纳米材料的毒性大小可能受粒径、形状、化学组成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纳米四氧化三铁 纳米二氧化硅 单壁碳纳米管 肺泡灌洗液 氧化损伤 炎性因子
马力 袭著革 张华山 杨丹凤 闫峻 张伟 林本成 刘焕亮 张英鸽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天津 300050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纳米药理毒理协作实验室,北京 10085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0-77
2008-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