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125例病例分析
目的:对2004年1月1日—2007年4月7日我院所有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的12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分别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疗效,重症肺炎患者年龄分布、有无基础疾病、痰病原菌培养情况、胸部X线报告(肺部受累范围),入院后抗生素治疗选择情况、病程、转归(出院或死亡)。 结果:对临床特征、确诊时间、血常规及X线胸片检查、病原学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 结论:本组病例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肺炎链球菌、流感嗜疵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然而支原体的比例已接近肺炎链球菌,成为主要致病菌之一。尽管如此CAP治疗是否需要覆盖非典型病原体尚有争议。关键的问题是,肺炎链球菌出现对青霉素耐药率上升的同时,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也不断上升。在肺炎链球菌高水平耐药的情况下,单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危险的。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高度敏感,特别是对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依然有效,同时对非典型病原体有良好活性,极少交叉耐药CAP住院患者中高龄者(>65岁)重症肺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群重症肺炎的发病率,高龄患者构成重症肺炎患者的主要人群,该点与近年来全球肺炎发病率升高与人口结构变化是相吻合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 抗生素治疗 致病菌 细菌耐药性
王丽敏 肖玉艳 梁燕生
天津公安医院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60-61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