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砷价态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观察分析
目的:了解饮水中不同价态砷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完善砷标准提供参考。 方法:2007年12月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山西省山阴县砷中毒病区采集砷中毒病人家庭压井水水样33份,2008年7月在内蒙采集砷中毒病人家庭压井水水样10份;采用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对33份水样在现场即刻测量iAs(Ⅲ)和iAs(Ⅴ)含量,水样-20℃保存十天后在实验室进行了相应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不同时间测量结果。对内蒙古采集的10份水样逐日测量了冷冻和室温条件下iAs(Ⅲ)和iAs(Ⅴ)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iAs(Ⅲ)含量现场即刻和十天后测量结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6.291,p<0.001),10天后测量比现场即刻测量平均降低53.78ppb,95%CI(36.36,71.19)ppb;iAs(Ⅴ)现场即刻和十天后测量结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327,p<0.001),十天后测量比现场即刻测量平均增加23.75ppb,9596CI(9.47,26.31)ppb:总砷现场即刻和10天后测量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806,P=0.426)。逐日测量结果可见iAs(Ⅲ)含量逐渐降低,iAs(Ⅴ)含量逐渐升高。 结论:水体基质不同及采样、运输和保存样品的过程中会造成iAs(Ⅲ)被氧化为iAs(Ⅴ),导致不能精确测量不同价态砷暴露水平,因此现场即刻测量砷可以更为准确地测量砷价态暴露水平。
农村供水 饮水安全 家庭压井 砷含量监测 色谱分析
李述刚 陶勇 王三祥 武克恭 刘开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水中心 北京,102200 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临汾 041000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防治中心 呼和浩特市01000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培训处 北京100050
国内会议
中华预防医学会2008年农村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改水改厕)学术研讨会
郑州
中文
42-47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