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食用植物油脂中脂肪酸定量分析的气相色谱内标法研究

目的:建立食用物油脂中脂肪酸定量分析的气相色谱内标法。 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内标物为C17:00甲酯.测定17种脂肪酸甲酯的相对校正因子(RCF)(以17:0为基准,即f17:0=1),分析9种市售新型植物油脂(3种茶油、3种橄榄油,1种亚亚麻籽油,2种红花油)中脂肪酸构成和含量。 结果:17种脂肪酸甲酯为8:0甲酯;10:0甲酯;12:0甲酯;14:0甲酯;16:0甲酯;16:1甲酯;18:0甲酯;18:1甲酯;18:2甲酯;18:3甲酯;20:0甲酯;20:4甲酯;20:5甲酯;22:0甲酯;22:1甲酯;22:6甲酯;24:0甲酯。实验方法的回收率为85.06%,RSD=2.24%;精密度为RSD=2.42%。油类样品中各类脂肪酸的检测结果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茶油类和橄榄油类与其它油类相比,具有较高含量的18:1(油酸型油脂)并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种红花籽油与其它油类相比,具有较高含量的18:2(亚油酸型油脂)并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天源食用亚麻籽油与其它油类相比,具有较高含量的18:3(亚麻酸型油脂)并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和《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中均以百分含量来表示单体脂肪酸的含量,在食物成分表中应用各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来表示食物中的单体脂肪酸含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食用油脂 油脂检验 脂肪酸分析 气相色谱

郑玉梅 杨月欣 王竹 李建文 沈湘 何梅 韩军花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社,北京 10008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 100050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全国卫生检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2-36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