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安全治疗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安全性。 方法:15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接受PCI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细胞治疗前后,测定血浆及骨髓中CD34+细胞含量;移植前、后24h和随访12m时分别测定血浆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D-二聚体(D-Dimer)、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T(TN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酸(UA)水平。入组及随访12m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评价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移植前后及随访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结果:分离后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为(1.48±0.52)×109;CD34+细胞占(1.28±0.17)%,数量为(18.57±9.14)×106。移植前循环血中CD34+细胞占(0.33±0.12)%,术后24h达峰值(1.30±0.35)%,72h基本恢复至移植前水平(0.53±0.21)%。移植后24h血浆NT-proBNP无显著性变化”(1864.00±369.7)pg/mlvs.(1864.00±412.60)pg/ml,P>O.05”,随访12m时较基线显著降低”(701.05±154.60)Pg/ml vs.(1864.00±369.7)pg/ml,P<0.05”。移植后2、6、14、24h血浆TNT、CK-MB水平较前均无显著变化。与基线相比,移植后24h、12m血浆RBC、Hb、网织红细胞、D-Dimer、hs-CRP及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术后12m随访未见恶性心律失常发生。 结论:经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未引起微栓塞、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不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无影响,长期随访未见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副作用。本研究提示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前壁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骨髓单个核细胞 骨髓移植治疗 安全性

聂颖 高炜 郭艳红 崔鸣 张永珍 郭丽君 郭静萱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083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再生医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人体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高层研讨会、第一届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44-148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