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干细胞在重症肢体缺血血流重建中的效应与评价

目的:探讨人自体干细胞移植在重症肢体缺血血流重建中的疗效与评价标准。 方法:重症肢体缺血患者36例共39条肢体,其中干细胞移植20例共22条肢体,无干细胞移植16例共17条肢体,术前术后均采用多功能监测仪、多谱勒检测仪、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等分别从皮肤、血管及血液三种层次测算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程度,随访时间6个月。 结果:干细胞移植组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皮温指数(1.5±0.3)℃,经皮氧分压(36.6±9.3)mmHg,踝肱指数(0.7±0.2),光电容积微血流态指数(0.6±0.1),血氧饱和度(74.4±20.4)9/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分(2.1±0.6),保肢率82%,间歇性跛行距离(150.3±41.1)米,指标变化符合症状改善趋势(0.415<r<0.592,P<0.05)。 结论:自体干细胞可促进缺血肢体血流的重建,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可较为客观地反映血流重建程度。

自体干细胞移植 重症肢体缺血 血流重建 临床疗效 评价标准 血流量变效应

杨镛 陆平 何晓明 杨国凯 罗开元 段志泉 时德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血管外科中心 昆明 65002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沈阳 110001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重庆 400010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再生医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人体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高层研讨会、第一届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76-179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