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河取水工程布置优化试验研究

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官渡河取水工程布置进行优化。取水工程由取水泵房、3孔泄洪冲沙闸及溢流堰组成,其中取水泵房布置在河道右岸侧,处于弯道凹岸,冲沙闸紧邻取水泵房,溢流堰沿河道左岸侧弧线形布置。水沙试验结果表明:在来水来沙较大情况下,冲沙闸前出现大量泥沙淤积,取水口门前也存在泥沙淤堵现象。通过对试验过程的观测分析发现,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弧线形溢流坝破坏了弯道环流底部水流结构,从而影响泥沙输移路径,导致大量泥沙淤积在取水口门前。当泥沙淤积高程低于溢流堰顶高程时,上游来沙受溢流坝的阻碍,无法向凸岸输移,只能沿溢流坝向冲沙闸方向移动,大量泥沙淤积在冲沙闸前,且部分泥沙进入拦沙坎淤积在取水口门前;当溢流坝前泥沙淤积高程与坝顶齐平时,上游来沙沿坝顶向凸岸输移,致使溢流坝后大量泥沙淤积在河道凸岸即左岸侧。鉴于此,将溢流坝由弧线形布置调整为直线形布置重新进行水沙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布置后其防沙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取水口门前基本无泥沙淤积发生。这一结果表明.对于弯道取水工程的布置,原则上不应改变其原有弯道水沙输移特性,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弯道环流达到安全取水目的。这一结果对类似的弯道取水工程的布置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取水工程 溢流坝 泥沙输移 优化布置 弯道水沙 物理模型
彭清娥 黄尔 刘兴年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5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620-623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