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2007年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根据2007年4~7月春夏之交水华高发期间,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演替变化的跟踪观测结果,对水华的发生和种群变动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浮游植物主要由绿、硅、蓝藻组成,绿藻在细胞密度和物种种类上都占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在研究期间存在明显的演替现象,水温升高和营养条件的改变是引起物种演替可能的重要原因。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明显的先增长后减少趋势,各断面的平均细胞密度从4月初的45.1万cell/L升高到5月中旬的1065.3万cell/L,至7月底回落到144.3万cell/L。其中,由于蓝藻水华的爆发,细胞密度的最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的黄石断面,其值为0.297亿cell/L。在水华暴发前后,蓝藻中的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明显取代绿藻成为优势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水华高发期 浮游植物 植物群落结构 水华鱼腥藻 水华束丝藻
郭劲松 张超 方芳 李哲 陈杰 田光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5
国内会议
贵州
中文
322-328
2008-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