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型水牛与河流型水牛亚种间体细胞核移植的研究
屠宰场收集沼泽型水牛卵巢抽取COCs,体外成熟培养20-22h后借助纺锤体成像系统去核作为受体细胞,取出生6天的河流型摩拉水牛耳部成纤维细胞培养并传至第4代,于-196℃液氮中保存,解冻后直接作为供体细胞,采用卵周隙注射法组建重构胚。重构胚经电融合后用5μmol/1离子霉素处理5min,2mM的6一DMAP处理3-4h,而后转入水牛颗粒细胞单层培养至囊胚。试验结果表明重构胚的电融合卒为64.33%(889/1382,激活后体外培养分裂率为51.29%(456/889),囊胚发育率为9.45%(84/1382)。将30枚新鲜核移植囊胚移植给13头自然发情或经同期发情的受体母牛,每头次移植鲜胚2-3枚,胚胎移植后30天经妊娠检查,确诊4头受孕,受胎率为30.77%(4/13).其中三头受体牛分别在妊娠的第65、75和90天流产,所流出的胎儿形态正常。一头移入三枚新鲜胚胎的杂交母水牛(摩拉水牛x沼泽型水牛)在妊娠的第335天自然顺利产下一雌性水牛犊,牛犊初生重39kg。至目前为止,克隆牛犊生长发育良好。
沼泽型水牛 河流型水牛 胎儿形态 体细胞核 核移植技术
杨春艳 陈大元 石莉红 粱贤威 杨炳壮 李日聪 陈明棠 覃广胜 张秀芳 庞春英 李婥 黄右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广西水牛研究所 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197-199
2008-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