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非干扰性内分泌学检测方法在大熊猫繁殖中的应用

非干扰性内分泌学检测方法已较好的运用于大熊猫繁殖工作,但是由于大熊猫所独有的繁殖特点和有限的样本量,使得该项技术对大熊猫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受限。近年来随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多年的不懈努力,每年参加繁殖的大熊猫的个体不断增加。非干扰性内分泌学检测方法在为雌性大熊猫进行适时人工受精提供有效地实验室数据的同时也对大熊猫的繁殖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主要有几下以点:1、雌性大熊猫从雌激素开始起动到峰值需7-10天(平均=8天,n=28),峰值从70-273ng/mgcR不等(平均:148.90ng/mgCR,n=35),无论该大熊猫最后是否产仔;2.雌性大熊猫雌激素从峰值下降到基础值从12小时到62小时不等(平均:28.55小时,n=39),产仔大熊猫与未产仔大熊猫无差异;3,配种后雌性大熊猫孕激素出现第二次上升的时间差异很大,孕激素峰值从104.69-871.66 ng/mgcR(平均:622.04 ng/mgcR,n=26);4、所有产仔的12只/次大熊猫在孕激素峰值后8-29天后产仔(平均:14.5天,n=12);5、仅管每只大熊猫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其雌激素、孕激素的变化情况均不一样,但就一只处于正常繁殖期的健康雌性大熊猫而言,其激素变化仍有规律可循,这将有利于我们更科学有效地保护大熊猫。

雌激素 孕激素 变化规律 大熊猫 繁殖技术 内分泌学 检测方法 激素变化

罗娌 侯蓉 张志和 王成东 黄祥明 肖勇刚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

青岛

中文

420

2008-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