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组蛋白H4K12乙酰化在小鼠老化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生殖能力的影响

本试验以同一批昆明白小鼠为材料,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比较了青年和老年时期卵母细胞的组蛋白H4K12乙酰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鼠老年期卵母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程度与青年期相比明显增强;将青年/老年期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其囊胚发育率(17.3%)及囊胚细胞数(44.9±13.7)存在显著差异(69.4%and 57.3±10.8)(P<0.05);在卵母细胞体内发育试验中,小鼠老年时期的妊娠产仔率(61.5%)和平均产仔教(7.5±4.8)均显著低于青年组(100%and 10.6±1.4)(P<0.05);将青年和老年小鼠卵母细胞或受精后所得胚胎的染色体、纺锤体及乙酰化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部分老年小鼠卵母细胞和受精后的胚胎的染色体发生异常分布,老年小鼠卵母细胞纺锤体的异常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56.7%vs.28.5%,P<0.05),然而,老年小鼠卵母细胞受精后所得1-细胞和囊胚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却与青年组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小鼠老化过程中卵母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明显增强,并导致老年小鼠卵母细胞受精后染色体分布异常及体内外发育潜力的下降。但其老化过程对胚胎的组蛋白乙酰化无明显影响。

组蛋白乙酰化 卵母细胞 老化过程 生殖能力 染色体分布

索伦 孟庆刚 裴燕 傅祥伟 王彦平 朱士恩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193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

青岛

中文

470-472

2008-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