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失血性休克大鼠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变化。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血浆中可溶性EPCR(sEPCR)水平和小肠组织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失血性休克组的sEPCR平均水平(282±11ng/ml)比正常对照组和假休克组的sEPCR平均水平(142±13ng/ml)、(153±15 ng/ml)均明显增高(P<0.01);正常对照组(142±13ng/ml)及假休克组(153±15ng/ml)的sEPCR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失血性休克组的EPCRmRNA平均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和假休克组平均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失血性休克组的EPCR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假休克组明显下降(P<0.05)。 结论:失血性休克大鼠外周血循环系统可溶性EPCR(sEPCR)升高可能是早期诊断该病的一个可靠指标,其水平高低可能反映疾病的预后。小肠组织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mRNA的表达增加,而小肠组织EPCR水平下降。

失血性休克 内皮细胞 蛋白C受体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早期诊断

潘景业 张近波 李智强 王卫 陈洁 姚震亚 吴双华 沈晔

浙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 温州医学院 325000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青年医师急危重症论坛

宁波

中文

25-28

2008-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