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属掺杂硅酸盐玻璃的光学性能

通过二次离子交换和二次热处理方法制备出双金属纳米颗粒-玻璃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先进行铜离子交换,然后再进行银离子交换,有利于银纳米颗粒的形成。银原子在铜纳米颗粒的表面成核和生长,形成核壳结构纳米颗粒。氢气中热处理以前,铜主要以离子和团簇的形式存在,氢气中低温热处理,不能使Cu-还原并形成纳米颗粒,只有当热处理温度大于300℃时,在玻璃内部才有形成大量的铜纳米颗粒,产生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表面铜纳米颗粒浓度较高时不利于等离子体的引入,导致银壳层较薄。厚的银壳层对铜的共振吸收有屏蔽作用,导致铜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消失。高温热处理有利于银在制纳米颗粒表面的生长,形成核壳结构纳米颗粒。
硅酸盐玻璃 光学性能 纳米颗粒 共振吸收
杨修春 许静仙 刘会欣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国内会议
宁波
中文
98-102
2008-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