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切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病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切除术(EMR)后残留和复发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自2006年6月~2007年11月对EMR术后内镜随访发现的15例残留和复发病变进行ESD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沿病变下方黏膜下层进行剥离,对疤痕形成部位直接应用Hook刀沿疤痕基底切线方向进行切开。 结果:15例EMR术后残留和复发病变,胃6例,结肠3例,直肠6例,病变直径0.8~3.5 cm(平均2.3 cm)。所有病变抬举征(-)。14例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成功率93.3%(14/15),13例术后病理切缘和基底无肿瘤累及,完整切除率86.6%(13/15)。ESD手术时间60~155 min(平均87 min)。治疗中创面均有少量出血,全组未出现术后出血。2例治疗中局部剥离较深、腹腔出现游离气体,成功保守治疗,未转外科手术,ESD穿孔发生率13.3%(2/15)。术后随访2~18月(平均13月),无1例病变复发。 结论:ESD治疗EMR术后残留和复发病变安全、有效,不仅能完整切除残留和复发病变,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内镜黏膜切除术 术后残留 复发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周平红 姚礼庆 陈巍峰 徐美东 钟芸诗 张轶群 马丽黎 秦文政 秦新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外科学系 上海 200032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3-19
2008-06-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