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Ficat Ⅲ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 方法:从1997年6月至2006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科收治的Ficat 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38例(42髋),患者手术时的年龄29~51岁,平均(37.5±9.2)岁,其中男31例,女7例。其中31例(35髋)行了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7例(7髋)行了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所有患者病变部位的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于术前和随访时采用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步行、功能、活动进行评分。采用复诊的方式进行随访,于术后2个月开始第1次随访,每年随访1次,共随访1~13年。两组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做方差齐性检验)。 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8.4年。主要观察指标为:①纳入患者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前后UCLA评分的比较。②患者半髋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疗效的比较。UCLA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步行、功能、活动的评分由术前的(3.4±1.3)分,(4.8±1.9)分,(5.9+2.8)分,(5.8±2.7)分分别提高到术后的(8.7±2.4)分,(9.0±2.8)分,(8.4±3.3)分,(7.6±3.0)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1.48、7.34、 3.42、2.64 ,P<0.01)。其中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35髋术后的满意率为89%,与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7髋术后的满意率相近(100%,卡方值=0.05,P>0.05)。 结论: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向全髋关节置换术过渡的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中Ficat 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是否有差异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股骨头坏死 Ficat Ⅲ期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临床疗效
肖增明 詹新立 Cui Q Wang GJ
530021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科 22908-0214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50-55
2008-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