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的长期随访
目的: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术进行远期随访,评估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方法:对1986年11月到1997年3月接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术治疗的313例(382侧)患者进行随访,平均年龄36.4岁(18~65岁),根据Ficat分期标准,Ⅱ期151侧,Ⅲ期147侧,Ⅳ期84侧,术后平均随访12.1年(10~20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根据手术前后Ficat分期改变进行影像学评价。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关节置换为终结点,对股骨头修复与再造的生存率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31髋(31/382,8.0%)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术前平均55.3,术后平均87.2),临床成功率为81.2%(310髋),影像学成功率为76.4%(292髋);修复与再造术后10年存活率是91.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FicatⅣ期,激素性和酒精性以及55岁以上的患者远期生存率较低。 结论:针对不同程度、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病因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单纯或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移修复与再造术,远期疗效是满意的,是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保留股骨头的有效治疗方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病程分期 带血运骨瓣转移术 保头治疗 临床疗效
赵德伟 崔大平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54-161
2008-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