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股骨头坏死特殊病理结构的组织学观察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特殊结构的病理学观察,研究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 方法:73个股骨头坏死标本,随机抽取13个(按ARCO分期,Ⅲ期5例,Ⅳ期8例),其中7例激素性(男5例,女2例),6例酒精性(均为男性),年龄为30~72岁,平均45.5岁。2例股骨颈骨折后3天内行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作为对照。将股骨头沿颈干角所在平面锯成3mm厚的薄片,制作火棉胶全股骨头病理切片。并按照股骨头:(1)负重区软骨面;(2)软骨下坏死中心;(3)修复区(包含肉芽组织带和新生骨);(4)相对正常的头颈区分别取材。按常规程序制成普通组织切片。均行HE和Masson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表现,对囊变、修复带、蘑菇状改变进行重点观察。 结果:在股骨头坏死发生过程中,病理表现复杂多样,囊变、修复带、蘑菇状改变是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病理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病理特征。 结论:组织病理学观察是研究ONFH最直观的方法,而对其特殊结构观察是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切入点,是揭示疾病真相的重要途径。

股骨头坏死 病理结构 组织学分析 发病机制

崔永峰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骨坏死暨髋关节疾病研讨会

西安

中文

244-253

2008-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