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分享不公与供给不足:我国社保的问题与对策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建设,我国社保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经济制度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也存在服务分享不公与供给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社保的服务性质及对公平性的要求认识不足,没有将公平服务作为社保发展起点和目标,更没有将其看成是政府的主要责任,在发展思路和体制设计上都存在偏差,对社保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导致服务能力不足,无论是基本的政策与法律供给,还是组织体系、技术手段、服务网络、人力资源等的建设,都无法满足劳动者尤其是三亿五千万农村劳动者对社保服务不断增长的需要,严重制约服务公平的实现,使社保这一促进社会公平的公共服务体系,反而成了新的社会不公产生的根源。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对社保服务性的认识,以实现服务公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转变社保观念,调整发展思路,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社保体系的服务供给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

社会保障制度 服务能力 组织体系 管理体制

傅志明 刘玉璞

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烟台市社会保险事业处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

北京

中文

898-914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