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问题与民族文化保护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地方。各族人民使用双语或多语在广西是很常见的社会现象。少数民族人民学习汉语文,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农村的少数民族儿童基本上是入小学后才开始学习汉语文的。他们必须经过双语教学启蒙,方能领会所学的知识。然后逐步提高,过渡到运用汉语来思维、交际。着眼于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民众乐意学习汉语文,这是一种社会进步。但语言绝非仅有社会交际工具一项功能,它还是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一种民族语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一种文化资源的流失。想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又想让他们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要正确地处理好这一矛盾,唯有抓好双语教学这一有利环节。要传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举措是让后代子孙掌握自己的民族语言。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根。少数民族语文不但有开启儿童智能的作用,还能帮助少数民族儿童学习汉语汉文,对保持民族传统文化来说,民族语文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
双语教学 民族文化 民族语言
蒙元耀
广西民族大学壮侗语言文化研究所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20-35
2006-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