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课程教材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从1996年起,上海进行了历时8年的被称为“10181工程”的中职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随着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四个中心”的城市发展目标得到进一步确认,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得到完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了很大调整,特别是“入世”和“申博”成功,跨国公司大量增加,提高了上海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很多技术标准和生产工艺需要与国际接轨,对中职培养的人才素质和类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上海市政府提出要加速培养一大批适应上海城市新一轮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人才。而目前,职校生源下降,培养的学生与行业企业需要也有很大距离。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和学校通过认真研究新形势,研究如何把这些新的变化与要求及时反映到课程教材中去,决定加强课程和教学改革力度。市教委在认真总结过去课程教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制定了《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行动计划(2004-2007)》。《行动计划》的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逐步建立具有上海特点、时代特征、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在实施课程教材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几个方面的改革思路,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本文现进行介绍。

中等职业教育 教材改革 课程设置

林德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国内会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天津

中文

38-43

2006-09-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