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精神分裂症活血化瘀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对照

目的:为了探明精神分裂症活血化瘀治疗的机理.方法:对4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活血化瘀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和BPRS、CGI量表测查. 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为主方:桃仁10-15克、丹参15-20克、赤芍10-15克、莪术15—20克、香附10克、郁金10-15克、大黄30-50克、甘草6克.根据临床具体症状辨证加减.如兴奋躁动,伴目赤、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者,则重用大黄、加枳实、丹皮;如神态呆滞,伴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腻、脉沉迟者,则重用郁金、丹参,加远志、菖蒲、半夏;如情绪低沉,伴胸胁胀痛、舌暗、少苔、脉弦者,则重用香附、郁金,加柴胡,白芍、当归.服法每天一剂,水煎分2次服,30剂为一疗程.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查和BPRS、CGI量表评分. 结果:通过血液流变学检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7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值(P<0.01),活血化瘀治疗后,各项指标又下降到正常水平(治疗前后比较(P<0.01).通过活血化瘀治疗后BPRs量表的总分有明显下降,5个因子的分数也有明显下降,取得了较明显的临床疗效. 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治疗前有明显气滞血瘀的客观指征,活血化瘀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好转,各项指标又恢复正常.我们体会到,精神病人之”血瘀”与其他疾病之”血瘀”不尽相同.一般所用之四诊在精神病人身上常常缺乏明显的”血瘀”征象,有的仅表现为舌底静脉曲张或呈紫黯.但尽管”血瘀”征象不明显,用活血化瘀法仍可每每获效.精神病之血瘀症,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污秽之血为瘀”,其形成因痰浊凝滞,使血液在脉管中流动缓慢,由层流变为团流所致,这可能与儿茶酚胺释放增加有关;二是”内结为瘀”,其形成与气机郁滞或热灼津伤有关,这可能是由于体内前列腺素缺乏,使血小板凝集性明显增高而致血液的凝固性增高所致.通过活血化瘀治疗,在改善病情的同时,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也有明显改变,从实验室资料支持了精神分裂症有气滞血瘀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为活血化瘀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精神分裂症 中医药治疗 活血化瘀法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凝集性

汪斌

厦门市仙岳医院

国内会议

厦门市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

厦门

中文

376-378

200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