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史缺失的危险——关于中国史学研究的一项思考
在中国史学打破政治史和经济史一统天下的重构中,文化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等都得到强化,而技术史却依旧相对薄弱,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西航的比较研究即是突出实例。剖析并反思该实例,有助于理解史学研究中技术史缺失的危险,即强化史学研究的有限性和非整体性而弱化研究成果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史学研究者“文本解释学技术”的成熟程度,直接取决于对客观性要素挖掘的深度、信息对称程度和理论的科学程度。技术史能够弥补政治史和经济史等线性研究之不足,是真历史和全面历史的必要支撑。强化技术史研究,有助于回归事物的整体性与关联性及史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鉴于历史从业者技术史基础的相对薄弱与有限,在强化“问题意识”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回溯”与“添加”,对技术本身及其相关问题做出有历史学特色的研究,应该是可行而有效的。
技术史缺失 史学特色 史学研究
徐奉臻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12-20
200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