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月2日局地大暴雨过程分析
本文对2009年7月2日上海地区出现的局地大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东北冷涡形势下高空不断为有冷平流输送到长江下游地区,高空负变温与低空正变温使得上下层气块的层结不稳定度增大,梅雨锋位于江南地区,锋面的南北摆动可为长江下游地区提供短时的水汽条件,地面风场的小尺度辐合系统为此次局地强对流天气提供了触发机制。另外,在夏季考虑日变化,强对流发生前后本地中尺度物理量差异可能较大,这就要求预报员不能只进行单点定时的静态分析,还需要结合系统的变化,特别注意小尺度的细微演变以及上游条件和日变化等特征来及时调整预报结果,另外上海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于本次小尺度局地强对流天气有比较好的反映,因此预报员以后遇到类似过程时可参考该模式的预报结果。
上海地区 局地大暴雨 天气过程 中尺度数值预报
周涛
上海市金山区气象局,上海 201508
国内会议
江苏南通
中文
334-339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