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4.6金华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卫星云图对2009年4月6日早晨金华市一次大范围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后暖脊”的大气环流背景有利于地面长波辐射冷却和中层增温,易形成逆温,为大雾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边界层逆温层或等温层的形成与维持对雾的发展持续具有重要作用;凝结核、低层湍流混合是山区能见度较城镇大的主要原因;交换温度(Crossover Temperature)可用来预示整个潜在雾层的湿度状态,T-Crossover Temperature值可作为了解大雾生成、发展、消散过程的一项指标;模式产品能提供辐射雾形成的环境条件;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有助于预测雾的形成、发展、消散过程。
大雾天气 形成机制 大气环流 湍流混合 能见度 气象预报
周梅 许洪泽
浙江省金华市气象局,金华 321000
国内会议
江苏南通
中文
580-584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