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薄纱对烧伤切痂后微型皮片移植创面蒸发量和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深度烧伤切痂后微型皮片移植创面覆盖聚酰胺薄纱对创面蒸发量和愈合的影响。 方法:采用同体对照方法,对20例深度烧伤后24 h内入院、需要切痂微型皮片移植的患者,每例选择部位相近烧伤区域2处各约1%的创面作为观察区,其中1处创面采用Meek皮片移植技术植皮,创面内层覆盖聚酰胺薄纱(聚酰胺薄纱组);另1处采用邮票植皮技术,创面内层覆盖凡士林油纱(凡士林油纱组)。植皮术后5 d,应用EP-Ⅰ型蒸发仪检测内层敷料表面、揭开内层敷料的植皮区创面(裸露创面)及创面临近的正常皮肤表面水分蒸发量:观察皮片成活率、术后10、15、20d创面愈合率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进行术后5 d首次换药及术后10 d揭除内层敷料时疼痛程度判断。 结果:聚酰胺薄纱组内层敷料表面水分蒸发量(ml·h-1·m-2)明显低于凡士林油纱组(分别为24.8±5.2、35.4±5.0,P<0.01),并明显低于裸露创面(41.3±4.5,P<0.01),而与正常皮肤表面(21.1±5.1)相近;凡士林油纱组内层敷料表面水分蒸发量也明显低于裸露创面(40.7±3.6,P<0.01),但明显高于正常皮肤表面(21.2±3.8,P<0.01)。聚酰胺薄纱组皮片成活率(98%±3%)与凡士林油纱组(98%±2%)相近(P>0.05);术后10、15、20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0%±20%、96%±7%、100%)均明显高于凡士林油纱组(分别为70%±33%、81%±21%、97%±11%,均P<0.01):创面完全愈合时间(d)明显短于凡士林油纱组(分别为13.6±1.9、16.7±2.6,P<0.01):术后5 d换药及10 d揭除内层敷料时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3.2±0.8、4.9±o.4)均明显低于凡士林油纱组(分别为5.1±0.6、8.2±0.5,均P<0.01)。 结论:聚酰胺薄纱具有较好的保湿性,能促进烧伤切痂后植皮创面的愈合,并能减轻创面换药及揭除内层敷料时的疼痛程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皮片移植支撑载体兼创面内层覆盖物。
深度烧伤 皮肤移植 生物相容性材料 伤口愈合 聚酰胺薄纱
陈炯 唐志坚 夏照帆 郑旭东 张力成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瑞安市烧伤研究所,325200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35-39
2009-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