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唐代长沙窑绿釉和绿彩釉研究

长沙窑早期继承岳州窑的特点,烧制青釉瓷,至盛唐末期“安史之乱”以后,逐步突破了传统单色青釉,并以含铜、铁(锰)等元素的原料作为高温着色剂,烧制了绿(红)、红、褐黑等彩绘瓷器,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突破,打破了素面釉单调的格局。以往曾对长沙窑瓷器胎、釉特点与着色元素进行了研究。弄清了乳浊釉和铜红釉的物理化学性质。本次又收集了近20多片以铜元素着色的绿釉或绿(蓝)、绿—红色彩釉残片,其中极大部分是失透性或乳浊绿釉或绿色彩釉,而极少见透明绿色彩釉,本文选取部分样品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失透性或乳浊绿粕(绿彩)的缘由所在。

绿彩釉 长沙窑 着色元素 乳浊釉 铜红釉 唐末期

张志刚 阮美玲 周学林 郭演仪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 200050,中国

国内会议

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SAC”09)

北京

中文

144-153

2009-03-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