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巴米扬陶瓷的化学分析及其产地

巴米扬位于阿富汗喀布尔西北,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重镇和佛教中心,其巨大的佛教雕像早已著称于世。唐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记》中记述了其盛况。2007年作者曾造访该地,研究其出土材料。根据考古观察,主要出土施釉物品似为当地所产,进口品种十分罕见。我们对从巴米扬及乌兹别克斯坦的铁尔梅兹和撒马尔罕等三处遗址出土的碎片进行了化学分析,以便进一步论证七述的假设。检验的样品包括各色施釉建筑材料、陶制构件、窑具乃至现代制砖黏土等。分析方法有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潜(XRF)和激光消蚀感应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LA-ICP-MS)等。分析结果表明,三地施釉建筑陶瓷的主量元素其特点及分布均相似,但具有各自的特征。多数样品似乎为本地制造,而进口者则可以根据考古观察与本地材料区分开来。铁尔梅兹的施釉材料可按建筑材料分析分为两组,一组为多色釉并带雕刻装饰,与撒马尔罕材料组接近,这点或许能说明其来源。但分析结果可能表明两组样品均于不同时期在铁尔梅兹制造。石坯施釉建筑材料自成一组,3件样品中2件取自撒马尔罕的其产地相同,但巴米扬的1件样品组成略有不同,既不产自巴米扬,也非撒马尔罕制造。三地区在当地制造的样品组成各有差异,只巴米扬施釉样品经证实曾使用了本地黏土。

佛教雕像 化学分析 X射线衍射 建筑陶瓷 施釉样品

佐佐木达夫 小泉一人 佐佐木花江 田村明弘 荒井章司

金浮大学,日本

国内会议

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SAC”09)

北京

中文

181-193

2009-03-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