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广西、湖南宋元代铜绿釉瓷器研究

铜着色的颜色釉瓷器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是重要的分支之一。而高温铜绿釉在铜釉发展史中是前期产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湖南长沙铜官窑和四川邛崃窑,经过宋、元代高温铜釉瓷的制作技术发展,到明、清代在景德镇创制出著名的成熟铜红釉瓷器。从不显眼的高温铜绿釉至受人喜爱的通体鲜红釉的出现有约七百年的技术试制期,其中宋、元代铜绿釉是重要一环,以前对此的科学研究还较少。为此本文收集到宋元代铜绿釉瓷残片样品共22片,其中有广西宋代永福镇县南村窑田岭窑6片、坪岭村下窑村窑5片和上林县明亮乡九龙村九龙窑3片。还有湖南宋、元代衡阳市茶市镇怡谷村怡谷窑4片和江永县允山镇玉井村玉井窑4片。本文在其中挑选了8片样品,并对它们进行了胎、釉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还测定了它们的烧成温度和物理性能。通过深入研究,本文对高温铜釉的发展过程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以供讨论。

高温铜釉瓷 长沙铜官窑 四川邛崃窑 烧成温度 物理性能 化学组成 宋元时期

陈尧成 齐玲均 李铧 周华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 200050,中国 桂林文物店,广西桂林 541000,中国 桂林博物馆,广西桂林 541001,中国

国内会议

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SAC”09)

北京

中文

289-298

2009-03-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