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液-液分相法瓷釉呈色

在唐宋时期的中国古陶瓷釉中,人们发现了多种分相现象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最为引人人胜的是乳光蓝色现象,因为它使得釉玻璃体在无色料存在的情况下也可以呈现出蓝色,这对于现代分相色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有关玻璃体中分相现象的研究指出,分相是玻璃体形成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它对玻璃结构和性质有重大影响。作为瓷胎表面的釉,亦属玻璃体,因此,在釉玻璃体中也能够观察到分相现象,并且可以利用这一现象制备乳浊釉、色釉及其艺术釉。陶瓷色料的制备工艺较为复杂,一般的色料均须经过合成与制备工艺,需要成本较高的化工原料且某些品种在制备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毒性。色料的制备过程必须经过锻烧、研磨、漂洗等工序,更加重’了这种毒性的危害。因此,研究分相在釉玻璃体小的呈色作用,以微量色料或不添加色料也能实现釉玻璃体的着色,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探讨了釉玻璃体中分相现象与釉的呈色的关系.并获得了多种分相色彩效果。

古陶瓷釉 唐宋时期 分相色釉 液-液分相法 乳光蓝色现象 釉玻璃体

王芬 罗宏杰 李强 李伟东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上程学院,西安 710021,中国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 200050,中国

国内会议

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SAC”09)

北京

中文

462-468

2009-03-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