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叶卡特琳娜墙城内城陶瓷之我见

在女真(churchzhen)时期(A.D.12-13世纪)滨海边区的山区古人类聚居点中,黏土制品屡见不鲜。首先,它们是用陶车制作和手工制作的陶瓷器物的遗迹。每个住宅中的器物是多种多样的:厨房用具、餐具、衡器配件和工艺器物。在每个普通住宅内器物的数量为10个到15个不等。其他的情况可以从公众物品中进行考察。在叶卡特琳娜城东北部的一处古人类聚居点的内城北部,设置了一个管理中心。它用泥土建造,其形状不规则的并以低矮杆状物作篱笆围成,面积将近1 500 m2,长方形。其中有一个办公室,官员们在此作出政府决策,接待使节和群众。在该遗址中,也还残留有两座面积为80 m2的住宅。它们是充当训练场或兵营。在这些住宅中并没有作为普通住宅特征的实用的配套家用物品。所有其他地方都没有带排污沟的水平平台,表明是城镇居民聚会的场所。在内城中收集到的陶瓷材料比较独特。有一盛放墨汁的陶瓷器皿,平行六面体状,尺寸11.6 cm×6.4 cm,高3.1—3.3cm。磨墨的墨池基底相对于后壁是倾斜的。在这里还发现了壶状和花瓶状器物的个别残片和地砖的许多残片。数量最多的是14个圆柱形容器的残片。上部表面是平的,有时在中心部位有一个小杯或各种其他形状的孔隙。孔隙位于容器壁上。最大的容器其顶部直径达到34 cm,底部直径为33 cm,其截面呈“L”形。在壁上有一个与底部的那条大概是为了便于支撑的槽相同的隙缝。其他的容器顶部直径从18 cm到32 cm不等。其中的两个容器顶部表面上有直径达2 cm的孔隙。在4个容器的水平表面中心有1个底部修圆的杯子。1个光轮悬挂在上面。其直径为5—7 cm,高2.5—3.5 cm。有1个容器其杯子是不对称的。容器的高度为9.9~11 cm。7个杯子的壁上有孔隙,更为常见的隙缝是在水平的底部雕就的。在1个容器中隙缝雕成了图案。容器的底部直径从18~31 cm不等。其底边朝里弯或突出成小搁架状,宽1.5 cm,高1—1.5 cm,偶尔底部加厚。某些容器的内表面积满了烟尘。研究者们并没有对这类容器的用途作出最后的结论。E.V.shavkunov认为它们是一种固定器物,S.M.Tupikina则认为它们是热工装置,而V.A.Horev把它们当作加热饮料的支撑物。也可能设想这些圆柱形容器的作用是供娱乐用的移动服务台。这些容器的发现地点也支持了这种假设:在内城用作办公室的住宅中发现了10个圆柱形的容器残片.另外四个是在建筑物中有规则地摆放着。在普通住宅中类似的发现是个别的,但是用作蒸煮器的陶瓷的存量较多。如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在叶卡特琳娜内城中若干地区发现的起因于该遗址设置目的的一组陶瓷器皿的某种规律。

滨海边区 黏土制品 陶瓷器物 遗址设置 家用物品

T. A. Vasilyeva 刘泽墉 李伟东 谭浩然

Institute of History, Archeology and Ethnography of People, Fat East Branch,the Russian Academy of Russia. 690001 ,Vladivostok, Russia

国内会议

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SAC”09)

北京

中文

583-585

2009-03-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