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世纪西索格达地区的艺术陶瓷(其风格、特色、影响和演变)
1.经过20世纪的考古学长期工作,对中亚广大中心地区中世纪彩色陶瓷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包括形态学、图案与纹饰、工艺过程、性质及样块组成。在古城中发掘出大量的陶瓷炉灶和完整的中世纪陶工居住区,研究了陶瓷(黏土、彩陶、釉料)制造过程中的成型、煅烧、施釉、加热方式和各种特性。同时还研究了它们的演变和艺术流派问题。经过细致研究的彩色陶瓷大多来源于撒马尔罕、塔什干、Merv,Otrara,Taraza及Ahsiketa(古Margelan)等地,对布哈拉、铁尔梅兹、Uzgenda的若干样品则研究较少。2.中亚中世纪彩色陶瓷具有典型的保守性,但其形态则多姿多彩。有的艺术图案在数世纪内基本固定不变。年代鉴别常常主要依据彩盘的颜色范围和不同的、得到认同的装饰。3.布哈拉地区或西Sogda地区的中世纪陶瓷迄今已知的只是分属于分隔开的不同时期:10~11世纪,18~19世纪。这一地区彩色陶瓷的连贯的10-19世纪的发展年代序列尚未定出。4.在Rabat-Malik(它们均为沙俄时代要塞)一处地势险峻的居住区经过考古发掘,第一次发现11~18世纪布哈拉绿洲的大型陶瓷综合作坊。该遗址位于邻近布哈拉的Kermine附近。发掘出的材料对于了解通常年代的陶瓷制作水平、布哈拉与中亚其他中心的经贸关系及在陶瓷艺术流派上的相互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从Rabat-Malik的11~18世纪大型陶瓷综合作坊出土的各种各样包括压制的彩色陶瓷餐具盘碟,首次进入了科学研究领域。该作坊制品之丰富反映出在这期间Rabat-Malik路旁要塞的时代特征和充满地方特色的经济情况。陶瓷及其他制品表明在11~18世纪Rabat-Malik是撒马尔罕-布哈拉交通线上最重要的交通站之一,生活十分舒适,其作用是积极的。6.通过对Rabat-Malik出土的陶瓷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中世纪布哈拉绿洲的盘碟具有典型的各个时期的标志,而与中世纪中亚及北Horasana地区其他综合作坊的制品基本上没有区别。在14世纪末尤其是15世纪中亚陶瓷从绘画、选色、装饰到组成都出现了鲜明而又深远的中国影响的标志,这与中国-中亚密切互补的经贸、文化交往有关。这段时期的陶瓷,其形式、颜色范围(盛行钴颜料)、装饰及组成在中亚具有普遍性。与撒马尔罕、Merv和Nisy不同,布哈拉绿洲的陶瓷在此期间不绘有动物图案。
中世纪时期 中亚地区 彩色陶瓷 制作工艺 艺术风格 动物图案
Nina Borisovna Nemceva 刘泽墉 谭浩然 王海圣 谭浩然 邓泽群
Historical Faculty, chair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 National University Uzbekistan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01-603
2009-03-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