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釉砂的起源和特点
釉砂,国外考古界称为费昂斯,是由石英砂、石灰石、碱或草木灰混在一起烧成的一种非黏土质陶瓷制品,最近,本研究对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出土的一批西周时期的料珠和料管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1)西周早期料珠为硅酸镁质玉石,主要化学组分为SiOz(含量为60%左右)和Mg0(30%左右)。白料珠的主要物相为单一的顽火辉石晶体,黑料珠则存在多种物相,有滑石和斜顽火石或滑石和利蛇纹石。有的样品表面几乎一条弥散的曲线,而新鲜断面存在有明显的顽火辉石晶体。表明此样品表面发生了晶态至U非晶态转变、非晶态包裹晶态的现象,与山西的样品类似。该类料珠因长期埋藏于地下,受墓葬气氛和地下水侵蚀等影响,外表发生很大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说明这种硅酸镁质的玉器的化学稳定性较差,这也是其被称为“料珠”,与釉砂和古玻璃容易混淆的原因之一。
古代釉砂 石英砂 石灰石 陶瓷制品 化学变化
董俊卿 顾冬红 干福熹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 201800,中国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 201800,中国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中国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35-743
2009-03-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