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胃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中医认识
1999年的罗马会议上提出了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的概念,它是“一组由不同慢性或再发性胃肠症状组合而成的,不能以结构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症状群。FGID一直是消化道门诊就诊率最高的疾病,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体检人群中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调查报道: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分别为19.8%、11.0%、10.1%及4.1%。罗马Ⅲ标准将成人的FGIDs分为6大类及28个小类。 尽管FGIDs存在部位不同、症状各异,并可表现为多种症状的重叠或相互转换。李瑶瑶等研究结果表明:FGIDs患者症状重叠性较高,33.3%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并肠易激综征(IBS)症状重叠,47.1%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有IBS症状重叠,97.6%的IBS患者伴有FD症状重叠,但它们在运动和感觉生理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和治疗方法上,仍具有共同的特征。临床上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为多见。FGms罗马体系更强调了心理一社会因素,治疗上强调个体化治疗和对症治疗,并认为心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此看来,由社会、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和胃肠动力的改变、内脏敏感性的增强及脑肠调节障碍等这种心理社会疾病模式更能解释功能性胃肠疾患的发病机制。
功能性胃肠病 胃动力 内脏感觉异常 心理因素 中医学
林媚 唐旭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内科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113-117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