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eobaete pylori,U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可定植于人体胃粘膜,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从Hp的发现至今已超过25年的历史,关于Hp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及其致病机制已越来越明确,而Hp与胃癌关系的研究则是热点中的重点。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Hp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素。Hp感染可以引起胃炎,其中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被视为胃癌前病变。黄敏通过对临床392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研究表明,Hp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和胃粘液底层定植,损害胃粘膜屏障,使胃粘膜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糜烂、出血;胃小凹处上皮可发生增生,发育异常,发展为不典型增生。目前认为胃癌发生的自然病史是由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或非典型增生→胃癌。本文主要介绍了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
李慧臻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317-320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