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结肠癌前期病变的治疗经验介绍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表明,在结肠癌出现之前,常经过一段较长的癌前演变期,由正常黏膜依次演变为上皮增生,腺瘤伴上皮内瘤变,原位癌,浸润性癌,即所谓“结肠腺瘤一腺癌”序列。Vo-gelstein等还提出了结肠腺瘤一腺癌序列演变的分子病理学发病模式,现已被广泛引用作为肿瘤形成多基因参与、多步骤过程的一种模式。200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出版的WH肿瘤分类《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一书,选用了上皮内瘤变(上皮内瘤形成,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这一术语,用来表示上皮浸润前的肿瘤性改变,并将上皮内瘤变分为2级,即低级别(low grade)和高级别(high grade)。低级别相当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结肠腺瘤或炎症性肠病伴上皮内瘤变是主要的结肠癌前病变,现代医学对这类疾病尚无疗效满意、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即使手术治疗复发率也高,且有研究表明,手术切除后并不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如何更为有效的阻断结肠癌前病变向结肠癌演变已经成为结肠癌二级预防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李佃贵教授依据中医理论对结肠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则治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疗效。遂将李教授治疗本病经验赘述于此,以供探讨。

结肠癌 前期病变 诊断辨证 中医理论

张素钊 李晓蕾 李佃贵

河北省中医院 050011

国内会议

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深圳

中文

455-457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