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脾虚兼症从舌辨得——周福生教授临证经验介绍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通过后天之脾和先天之肾与舌相联系,故五脏六腑之病变都可反映于舌象。舌与脏腑经络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灵枢·经脉篇》云:“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脾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厥阴者,肝脉也,……而脉络于舌本: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足少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乎舌本;手少阳之筋……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五脏六腑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舌相联系,脏腑、气血、津液盛衰皆可通过经络反映于舌。“有诸内必行诸外”,舌象是机体外在反映的一窗口,可将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客观地反映出来。本文根据周福生教授临证经验介绍了如何利用舌诊辨得脾虚兼症。

脾虚兼症 舌诊 舌象 中医诊断

纪云西 周福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405

国内会议

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深圳

中文

626-628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