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ABP和H-FABP基因多态位点及聚合基因型对白耳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IMF)的效应分析
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白耳鸡A-FABP基因外显子1和H-FABP基因内含子2区域单核苷酸突变位点,并分析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聚合基因型与90日龄胸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联。结果在A-FABP基因外显子1和H-FABP基因内合子2处分别检测到C51T和C1523T突变。突变均产生3种基因型(TT/TC/CC),各等位基因频率均处于H-W平衡状态。关联分析和基因型效用分析结果表明多态位点与胸肌IMF含量显著相关(P<0.05),A-FABP基因和H-FABP基因不同基因型对白耳鸡胸肌IMF含量的加性效应分别为0.265和0.207,显性效应分别为0.042和0.021,主效应指数(MEI)分别为8.99%和6.93%。TT为两种有利单基因型,对胸肌IMF含量具有显著的正向贡献率(CP:8.23%,6.17%,P<0.05),其对应的个体胸肌IMF含量为3.350%和3.286%。两种有利单基因型聚合个体,TT/TT的胸肌IMF含量为3.660%,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聚合个体(P<0.05)。
白耳鸡 肌内脂肪 基因多态位点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胸肌IMF含量
张学余 韩威 李国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扬州 225003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40-44
2009-06-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