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地区的花岗岩类型与“三清山式”花岗岩峰林的成因
本文主要对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及其外围地区的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地貌的科学价值作进一步的讨论,提出:①三清山及其外围的怀玉山燕山期花岗岩区可划分为3型(扬子型、南岭型、沿海型);4式(铜厂式、银山式、三清山式、灵山式),它们具有鲜明的成矿与造景的专属性。②三清山花岗岩原态保留较好,形成于燕山陆内造山末期,是南岭型花岗岩演化至最后阶段形成的超酸性碱长花岗岩的典型代表。③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貌为典型的水蚀型幼年期到壮年期早期的峰林地貌,以山峰尖峭,石柱、石锥、石芽发育完美为标志。④三清山式花岗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是年青的超酸性岩石、岩体与围岩差异风化,节理发育,雨水丰沛,受控于仍在缓慢抬升的“三角形”“隆上隆”断块构造等诸因素最佳耦合的产物。
三清山地区 花岗岩地质 水蚀型峰林地貌 形成条件 断块构造
杨明桂 尹国胜 马振兴 黄志忠 龙梅梅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国内会议
黄山
中文
141-160
2009-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