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木构架中的多民族文化特征
沈阳故宫建筑其独特的建筑布局、营造技术和装饰艺术成为中外宫殿建筑中自成特色的杰作,被称为本地区各民族建筑遗存中最杰出的范例。通过实地的勘察、测绘,运用比较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发现了存在于沈阳故宫木构架营造技术中的诸多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构架体系和构造做法。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首先,缘于千百年来汉文化的影响,以及清朝的统治者,特别是两位先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汉族先进文化的认同和积极学习,使得沈阳故宫建筑以吸收和传承汉族先进的营造技术为主;其次,由于沈阳故宫是地地道道按照满族人的意图建造,并为其所用的皇家宫殿,在其柱网尺寸和形式、构架组合方式、外檐装修等方面反映出了诸多满族文化和满族人的民族气质;最后,由于满族与蒙古族的密切关系,以及出于政治和军事的目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极力推崇喇嘛教,使得沈阳故宫的建筑也吸收和借鉴蒙、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在细部构件的构造处理上,曾显出蒙、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技术的特点。
建筑艺术 沈阳故宫 木架结构 民族文化
朴玉顺 陈伯超
沈阳建筑大学 110168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703-707
2006-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