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肠系膜下静脉:3D DCE MR血管成像研究

目的:研究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 mesenteric vein,IMV)在3D动态增强MRA(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 MRA)的显示及其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并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IMV的变化情况。 方法:217例行腹部增强MRI扫描的连续性病例。静脉注射Cd-DTPA,冠状面3D FSPGR动态增强。在工作站作图像后处理.用多平面容积重建(multiple planar Volume rendering,MPVR)显示IMV。观察IMV的显示情况和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其中经临床证实的肝硬化患者24例,无肝疾病及相关疾病患者30例作为正常组,测量IMV的直径,并进行比较。 结果:217例中191例(88%)显示IMV主干.53例(24%)显示一级分支,20例(9%)显示二级分支。显示IMV主干的191例中,IMV汇入脾静脉占45%,汇入门静脉汇合处占18%,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占37%。在正常组和肝硬化组IMV直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中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直径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 结论:3D DCE MRA可较好地显示IMV及其分支。肝硬化患者IMV不受累。

肠系膜下静脉 发病机制 影像学诊断

钟唐立 张小明 曾南林 翟昭华 敬宗林 蹇素 赵建农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0010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0010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暨国际磁共振学术会议(ISMRM)、山东省第十五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110-113

2006-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