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多排CT灌注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排CT灌注成像(CTPI)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10只(A组)。实验组40只。实验组按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30min、1、2、3、6h均分为B、C、D、E、F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也按上述时间分组,每组2只。采用GE LightSpeed16排CT机,各组于MCAO后各时间点行灌注扫描,分别计算出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图、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 time,MTT)图。在三色的功能图像上画取双侧对称性ROI.获得病灶侧与对侧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计算出CBF、CBV、MTT的绝对值和相对值。观察对比成像结果与红四氮唑(TTC)染色结果。 结果:(1)A组CT各参数图均未见异常灌注区,TTC染色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红染。(2)B、c、D、E、F组各参数图均可直观显示缺血梗死区域。MACO后各时间点CBV图中的低灌注体积与CBF图核心区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BF核心区累及1、2、3、4、5层的分别为2、7、13、13、4例;低灌注区可见于2、3、4、5、6层的分别有2、6、15、14、2例。TTC染色梗死组织呈白色,所示梗死体积与CBF核心区、CBV异常灌注区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分别呈显著性相关(Rf=0.96,P<0.01;Rv=0.911,P<0.01),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TTC染色梗死体积与MTT异常灌注区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关性较低(Rm=0.80,P<0.01)。 结论:16排CTPI可早期发现梗死病变,能全面显示并能量化梗死和缺血半暗带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远较单层SCT(SSCT)丰富的个性化信息。

多排CT灌注成像 超急性期脑梗死 诊断价值

程敬亮 孙晓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室 郑州 450052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暨国际磁共振学术会议(ISMRM)、山东省第十五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357-361

2006-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