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MRI对骨挫伤和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我院MR室98年以来行骨关节检查并发现有骨挫伤的病例共计3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14-65岁,平均32.5岁。有明确外伤病史者21例.伤后距检查时间为1周-2个月,平均40天,临床和平片均无明显的骨折症状体征,临床仅怀疑软组织和韧带、半月板损伤;15例无明显外伤史,但有长期膝关节疼痛病史。MR扫描采用MAGNETOM VISON plus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SE.MENS公司生产).扫描序列:SE、TSE、FLASH 2D、STIR+FS、DESS,根据发病部位不同使用不同的线圈.常规行横断、冠状及或矢状位的T1WI、T2WI及T2WI+FS扫描。全部资料均经2名影像科和2名骨外科付高以上职称医师分析共同作出骨挫伤的诊断。 结果:36例骨挫伤的MRI表现为在T1WI上均表现为斑片状、地图样低信号,在T2WI上多数表现不明显,仅5例表现为不均匀略高信号,病变以在STIR+FS序列和DESS序列上表现最为明显。在MRI上同时发现的其他异常征象有:半月板损伤1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4例;内侧付韧带损伤2例:关节软骨损伤11例。 结论:骨挫伤在X线平片和CT扫描上均无异常改变。由于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病变敏感性,故对松质骨内发生的早期挫伤极为敏感,能很好地突出显示病变区内地异常高信号,尤其STIR+FS序列和DESS是诊断骨挫伤的非常非常理想的检查序列。MRI检查可避免漏诊和造成严重后果。骨挫伤的MRI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Ⅰ型表现为干骺端和骨干区的弥漫性信号异常改变;Ⅱ型表现为软骨下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Ⅲ型表现为软骨下骨内局限性的信号异常改变。但是引起骨髓内信号异常的病因较多,MRI诊断时应该注意排除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原发或继发性骨肿瘤、炎症、结核等所引起的松质骨改变。
骨挫伤 隐匿性骨折 临床诊断 磁共振成像
李绍林 张雪林 王钢 史占军
广州南方医院 影像诊断中心 510515 广州南方医院 骨外科 510515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暨国际磁共振学术会议(ISMRM)、山东省第十五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503-505
2006-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