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兴市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在县域经济中应发挥的作用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标准,方圆就是标准化。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首先统一货币、车辙、度量衡,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标准化。一个政令统一的国家,必须有较高的标准化水平。标准化就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实施标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社会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标准化在各经济社会领域显得特别重要,特别在一、二、三产业中应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标准化的程度也不平衡。大中城市经济工业基础实力强,人员技术力量雄厚,对标准化工作重视。而在县(市)工业基础薄弱、人员技术水平较差,制约企业发展,更主要的是企业标准化意识淡薄,需要政府推动、企业联动、经济与社会效益互动,才能开展好标准化工业生产。我国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于1988年出台后,才对全国标准化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标准化工作 县域经济 企业标准化 社会经济效益
杜振民
内蒙古扎兰屯市质监局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135-136
2006-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