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土地发展策略分析——以基隆港都为例
本文分别讨论水岸现象的发展成因及历史背景,说明评断一个水岸发展的成功与否,需从多元角度评量标准的观念,基于不同类型的水岸,其空间需求亦不相同的观念,运用1980年Alvin Toffler的《第三波》概念,建构水岸发展三阶段六类型的分类与演进的关系,再纳入永续发展的观念对水岸发展开发强度做维护、整建、更新的分类,以说明各阶段的功能性架构及开发方式。在发展策略方面,本文分别从策略的缘起及意义、策略的内容二方面来做解析,并以基隆港都为例说明如何将上述的观念套用到目前的基隆水岸土地发展策略,以检视基隆水岸土地发展策略的缺失。
水岸土地 土地开发 产业转型 生态保护
黄文吉 陈建华 陈光昱 高松根
台湾海洋大学河海工程研究所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208-219
2006-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