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全髋表面置换术适应证的选择与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新型全髋表面置换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术后康复及术后疗效。 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6年2月期间,行Wright全髋表面关节置换术13例16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髋关节炎4例5髋,股骨头坏死3例4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3例4髋,髋臼发育不良合并髋关节炎3例3髋,全部为DDH Ⅰ°。股骨头坏死面积,在MRI中最多45%,最少37%。 结果:全部患者在术后1~3个月内独立行走,不需拐仗或步行器,完全可以下蹲,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6.5分,术后半年内平均提高到86.7分;术后无假体松动和股骨颈骨折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结论:新型全髋表面置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髋关节炎、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Ⅰ°及股骨头坏死Ⅱ~Ⅲ期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面积应小于45%,而且坏死部位应偏中央或内侧,对于坏死部位偏外侧患者应慎重,以免发生股骨颈骨折;术中对股骨头应彻底刮除囊性变和死骨,股骨头假体颈干角保持在140°。

全髋表面置换术 手术适应证 术后康复 近期疗效

姜文学 尤佳 滕东辉 周海昱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 天津 300192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研讨会

昆明

中文

391-395

2006-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