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纳米磁粒子标记血管内皮祖细胞靶向损伤血管内皮MR成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磁粒子标记新西兰大白兔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同种异体局部移植入兔颈动脉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用1.5TMR仪进行活体成像,为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血管内皮损伤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分离、鉴定并培养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EPCs,制备Fe2O3-多聚左旋赖氨酸(PLL)并体外标记EPCs。用2.5F球囊扩张兔右侧颈动脉,制作血管内膜损伤模型,进行EPCs局部移植,A组5只,移植Fe2O3-PLL标记的EPCs,B组5只,移植荧光标记的EPCs,C组5只为空白对照,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4天,所有实验兔行MR颈动脉扫描,并取受损伤血管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与MR信号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EPCs的Fe2O3-PLL标记率>95%,A组标记细胞移植后7天,MR扫描T2*WI显示损伤血管壁明显低信号区,而B组和C组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病理学检测显示A组损伤血管内膜有普鲁氏蓝染色阳性细胞黏附,B组损伤血管内皮有强荧光表达,C组损伤血管内皮无表达。 结论:纳米磁粒子标记血管内皮祖细胞在损伤血管内皮的黏附及分布,可通过1.5TMR仪进行活体成像技术,在活体示踪并检测,为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血管内皮损伤性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活体实验检测方法。

纳米磁粒子 血管内皮祖细胞 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皮损伤

马占龙 滕皋军 麦筱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分子影像实验室,南京,210009

国内会议

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秀博士生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136-143

2006-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