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兔心肺复苏后经腹腔诱导亚低温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兔心肺复苏后经腹腔灌注低温液体能否诱导亚低温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实验1:1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依据灌注首剂4℃低温液体剂量的不同分为5组,选择鼓膜温度下降迅速、稳定的一组,连接自制的腹腔灌流装置维持亚低温12h后进行复温,观察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和肝、小肠、肾组织的损伤情况。 实验2: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采用交流电致颤的方式建立心肺复苏(12PR)模型,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向腹腔内灌入首剂4℃低温液体,达到目标温度后连接腹腔灌流装置维持亚低温12 h,观察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腹腔灌液前后生化指标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差异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实验1:兔腹腔内灌注80 ml/kg低温液体后鼓膜温度平均30±2.00 min达到目标温度,通过腹腔灌流装置能稳定维持亚低温和缓慢复温,腹腔灌液后没有出现生化指标的紊乱和造成肝、肾、肠的组织学损伤。 实验2:ROSC后兔腹腔内灌注80 mL/kg4℃低温液体后鼓膜温度平均26.00±6.99 min达到目标温度,腹腔温度不足1Omin达到目标温度,ROSC后腹腔内灌注4℃低温液体没有出现生化指标的紊乱。 结论:兔心肺复苏后经腹腔灌注低温液体能安全、快速诱导亚低温。

腹腔降温法 心肺复苏 低温液体 安全性

廖晓星 胡春林 文洁 魏红艳 李欣 李玉杰 詹红 荆小莉 伍贵富

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中山大学药物开发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卫生部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

国内会议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八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首届青年论坛

银川

中文

107-111

200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