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肝脏自然杀伤细胞在小鼠暴发性肝炎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肝脏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3型鼠肝炎病毒(MHV-3)导致的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 方法:取6-8周龄雌性Balb/cJ小鼠,腹腔注射100 PFU MHV-3,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MHV-3O、24,48、72 h后Balb/cJ小鼠肝脏、脾脏、外周血和骨髓NK细胞的百分率以及肝脏NK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水平。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检测肝脏NK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非放射性细胞毒实验检测肝脏NK细胞杀伤活性。 结果:Balb/cJ小鼠感染MHV-3后,肝脏NK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在感染48 h后达到峰值(43.9%±2.3%),约为感染的的四倍,随后至小鼠死亡仍维持在较高比例,外周血NK细胞比例同样显著升高,在感染48 h后达到峰值(18.O%±5.4%),但随后显著回落,至72 h仅为1.3%±0.6%;脾脏和骨髓NK细胞比例均先明显减少后又有所上升。肝脏NK细胞在MHV-3感染48 h后其表面活化分子CD69表达显著上调,杀伤活性显著增强,同时分泌IFN γ的水平比正常时也显著增加。 结论:肝脏NK细胞在MHV-3导致的急性肝衰竭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急性肝衰竭 肝炎病毒 流式细胞术 自然杀伤细胞 发病机制

邬勇 陈韬 王洪武 严伟明 宁琴 罗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感染免疫研究室 (43003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儿科 (430030)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印度尼西亚肝病峰会

重庆

中文

114-117

2008-05-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